誠的拼音怎么讀
誠的解釋
誠
(形聲。從言,成聲。本義誠實,真誠)
同本義
誠,信也。--《說文》
幣必誠。--《禮記·郊特牲》
誠者自成也。--《禮記·中庸》
帝感其誠,命夸娥氏二子負(fù)二山,一厝朔東,一厝雍南。--《列子·湯問》
行之發(fā)于至誠。--《漢書·趙廣漢傳》
乃能銜哀致誠。--韓愈《祭十二郎文》
又如誠款(真誠懇切);誠敬(真誠,敬重);誠虔(虔誠,恭敬而有誠意)
真實
善人為邦百年,亦可以勝殘去殺矣。誠哉是言也!--《論語·子路》
此謂誠于中,形于外。--《禮記·大學(xué)》
巧詐不如拙誠。--《韓非子·說林上
誠 chéng
①真實的(心意)~心~意。
②實在;的確;~然。
【誠篤】誠實真摯。
【誠惶誠恐】原為封建時代臣下給皇帝奏章中的套語,表示敬畏之意。形容十分謹(jǐn)慎恐慌不安的樣子。有時含諷刺意味。
【誠然】
①實在;的確這本書~可以一讀。
②固然(引起下文轉(zhuǎn)折)你說的~有理,但他說的也不為錯。
【誠心誠意】實心實意。形容十分誠摯。
【誠摯】誠懇真摯。
誠chéng
⒈真心,不虛偽~實。~摯。~信。真~。~心~意。
⒉確實,的確~然。~說此言。
誠是什么意思
誠 cheng 部首 讠 部首筆畫 02 總筆畫 08 誠
(1)
誠
chéng
(2)
(形聲。從言,成聲。本義誠實,真誠)
(3)
同本義[sincere;honest]
誠,信也。--《說文》
幣必誠。--《禮記·郊特牲》
誠者自成也。--《禮記·中庸》
帝感其誠,命夸娥氏二子負(fù)二山,一厝朔東,一厝雍南。--《列子·湯問》
行之發(fā)于至誠。--《漢書·趙廣漢傳》
乃能銜哀致誠。--韓愈《祭十二郎文》
(4)
又如誠款(真誠懇切);誠敬(真誠,敬重);誠虔(虔誠,恭敬而有誠意)
(5)
真實 [real]
善人為邦百年,亦可以勝殘去殺矣。誠哉是言也!--《論語·子路》
此謂誠于中,形于外。--《禮記·大學(xué)》
巧詐不如拙誠。--《韓非子·說林上》
(6)
又如誠理(真理);誠諦(真實而詳審)
誠
(1)
誠
chéng
(2)
確實,的確 [indeed]
誠既勇兮又以武。--《楚辭·九歌·國殤》
臣誠知不如徐公美。--《戰(zhàn)國策·齊策》
所謂無者誠難測,而神者誠難明矣。--韓愈《祭十二郎文》
此為宰相聽事誠隘,為太祝、奉禮聽事已寬矣。--宋·司馬光《訓(xùn)儉示康》
(3)
又如誠不能免;誠恐(只怕,恐怕)
(4)
果真;如果 [actually]
楚誠能絕齊,秦愿獻商于之地六百里。--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
誠篤
chéngdǔ
[honest] 誠實真摯
誠服
chéngfú
[be completely convinced] 真誠地信服或順服;真心地服從或佩服
心悅誠服
誠惶誠恐
chénghuáng-chéngkǒng
[with reverence and awe;in fear and trepidatioh] 原是封建社會中臣子向皇帝上奏章時所用的套語,現(xiàn)在常用來形容小心謹(jǐn)慎,惶恐不安的樣子
誠懇
chéngkěn
[true-hearted;cordiality;in all honesty and sincerety] 多指人的態(tài)度真誠懇摯
誠懇地接受批評
誠樸
chéngpǔ
[honest] 真誠而質(zhì)樸
誠然
chéngrán
(1)
[indeed]∶確實實在
誠然可敬的長者
(2)
[it is true]∶雖然;固然
勇敢誠然可貴,智慧卻萬不可少
誠實
chéngshí
[honest] 內(nèi)心與言行一致,不虛假
誠心
chéngxīn
[whole heartedness] 誠懇的心意
誠意
chéngyì
[sincerity;good faith] 誠懇的心意;使其意念發(fā)于精誠,不欺人,也不自欺
沒有誠意
誠摯
chéngzhì
(1)
[sincere]∶真誠懇切的,敞開胸懷的
誠摯友好的氣氛
(2)
[cordial]∶誠懇真摯的
誠摯的接待
誠
(誠)
chéng ㄔㄥˊ
(1)
真心~懇。~樸。~實。~摯。忠~。心悅~服。
(2)
實在,的確~然。~有此事。
鄭碼shy,u8bda,gbkb3cf
筆畫數(shù)8,部首讠,筆順編號45135534